北宋书学理论家朱长文在《续书断》中曾言,“手与神运,艺从心得。其志一于书,轩冕不能移,贫贱不能屈,浩然自得,以终其身。”习书之人,以笔墨情趣养其气、静其心、修其身,往往得见怡然之态,故而,数千年来,书法已不单是书写汉字传递信息,也逐渐变成国人的一种雅趣。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笔墨纸砚一度被冲击得“溃不成军”,甚至在书写上出现一代不如一代的窘境。二十多年前,侯忠明从达师专中文系毕业,在导师章继肃的影响下,系统地学习了书法,并一直致力于书法教育与传播。多年来,他不仅用实力赢得了书法界的尊重,在唤醒大众对书法的关注上也作出了不小贡献。
最初感知到汉字的线条美是侯忠明儿时看父亲写钢笔字,横撇竖捺交错游走,令他痴迷不已。接触到真正意义上的书法还是在达师专认识了导师章继肃,而此人对侯忠明之后的人生更是产生了重要且深远的影响。
“章老师非常重视书法的传承,我读书那会儿,学校也开设了书法课。”侯忠明记得,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他们这群学生中认识繁体字的已不多了,章老师为了强化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期末考试时,命题和答卷都特地要求使用繁体字。在这个过程中,侯忠明发现,汉字不仅仅只是字态优美,笔画之间更暗藏着古人对世间万物的隐秘认知,从其中不断深挖,得见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奥妙无穷。
留校后,侯忠明成了章继肃的得力助手,“章老师学识渊博,在文学、书法、篆刻等方面犹如一本‘活字典’,书上有的他全知道,书上没有的他也能侃侃而谈。”在章继肃的指导下,侯忠明一边教授书法课,一边钻研书法艺术,师生俩还一起编写了《书法篆刻艺术》。秉着遵循正统、传承正宗的原则,侯忠明不仅整理了大量与书法相关的古籍资料,还前往首都师范大学专攻书法,字体书体研究、古文字学、书法史研究、国学研究、古代书论研究等课程都以高分结业。
“教学和学习经历对我非常重要,这给我研究和传播书法夯实了理论和实践基础。”即使侯忠明后来调任管理岗,成日劳于案牍,探寻书法奥秘也已成为他生命中不可忽视的信念。
书虽小道,亦须静定。不论再忙,侯忠明总要抽出时间临临帖,静静心,每每练字他总有心得,或是醍醐灌顶,或是感慨良深。虽然什么字都练,但侯忠明最爱还是草书。习字之人往往通晓各体,而后会因个人性格或自身所需偏爱和擅长某种字体。“写草书可能是由于工作忙,写着便捷,也可能是因为我喜欢随心随性的自由。”在他看来,书法变化万千,而贵在自然,广学各体之后,草书最合心意,也最能综合地表现书法特征。
除“二王”以外,侯忠明极爱临王铎与怀素的字。王铎笔力雄健,长于布局,是各体皆能、风格多样的全才,尤其他的草书纵逸,骨气深厚,变化之大,又极为抒情,是侯忠明颇欣赏的一类。唐代书法家怀素以“狂草”名显于世,被称“草圣”,他的草书飞动自然,千变万化中法度俱备,在侯忠明看来,不仅赏心悦目,还非常适合教学。“最终还是追寻‘二王’的境界,从各体中探一种贴自己心境且又平和自然的个人风格。”
朱和羹曾说,“书法不过一技耳,然立品是第一关头。品高者,一点一画,自有清刚雅正之气……”侯忠明深以为然,在探寻书法的路上,广泛涉猎各类古典文学、历史典籍,“多读好书然后有高品,书法的精妙就在一字见心。”通过作品展示实力,以及发表理论文章,侯忠明先后进入市书协、省书协、中书协,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理事,达州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四川文理学院书法学科带头人。
“书法艺术的普及教育,虽然屡屡被教育界提及,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很大的问题。”这是侯忠明写在《大学书法》代序中的一句话,也是多年来驱动着他坚持推动书法教育发展的动机。《大学书法》是在《书法篆刻艺术》基础之上的系统化整理和丰富,此书编排科学合理,符合学术规范,且学术功底扎实、水平高,被列为四川省“十二五”普通本科院校规划教材。
如果说《大学书法》的问世与普及,是侯忠明推动书法教育事业的一个重要起承点,那么四川文理学院成立“书法艺术研究院”,就是他几十年钻研不休的结果。历经多年的研讨和准备,四川文理学院书法艺术研究院终于在去年12月成立,“这得益于两代书法人和学校的坚守,以及我市一大批书法家的支持。”
章继肃还在世时,师生两人便苦恼于书法推广之难,从而有了书法艺术研究的构思,直至章继肃2013年离世。
“老师一走,知道自己必须迅速成长,并肩负起推动建成书法艺术研究的责任。”侯忠明敏锐地察觉到,近十年已经到了书法的黄金发展时期,国家越来越重视,社会各界也非常关注,四川新增了书法联考,全国有书法专业的高校从几十所增至上百所,“书法艺术研究院的成立是符合时代需求的。”
今年,四川文理学院已经通过联考招收了第一批学生,侯忠明对书法的传承与发展充满了信心,“学院的老师都是业内翘楚,我们将教授毕生所学,让这门国粹在新生代手中重回辉煌,让书法再次走进大众视线的中心,唤醒传统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