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墨相”书展·诗文书评】刘元良:奇逸开张,雄健朴茂——马骏华的书法艺术

作者: 时间:2023-07-25 点击数:


由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中共达州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墨相”马骏华书法作品展于7月18日在巴山书画院(达州美术馆)开幕,收到省内外专家学者、同道书友纷纷发来寄语、祝词。现将所有寄语、祝词逐一推出,以示诚挚的谢意!


奇逸开张,雄健朴茂

——马骏华的书法艺术

文/刘元良


流传至今的经典书法作品,呈现出丰富的书法风貌。我们既能看到“二王”谱系中精致、奇巧的一面,也能看到一些造像题记中拙朴、野逸的一面。不同书法风貌的呈现,暗藏着民族内在的心灵运作机制。不同的书法风貌或许是书写者心灵图式的写照,而民族心灵的运作机制、审美倾向,与经典的教化、美育有很大关系。《诗经·小戎》云:“言念君子,温其如玉。”《道德经·四十五章》云:“大巧若拙。”《庄子·天道》云:“朴素而天下莫能与之争美。”这些观念共同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也建构着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书法作为一种艺术,同时又作为一种文化,它很好地体现了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审美心理。熊秉明说过:“中国书法是中国文化核心的核心”,继承书法就是继承中国的文化核心。

马骏华很好地践行了这一历史的责任,在四十余年的艺术生涯中,马骏华不断地在书法之路上探索和实践,结合自己的性情和审美趣味,遍取众长,融会贯通,形成了其奇逸开张,雄健朴茂的书法风格特点,在当今书家之中,独树一帜。

马骏华的书法主要以碑学为主,注重书法的金石气,同时又注重帖学书卷气息的汲取,其书法碑帖相互融合,形成了既有碑学的厚重古朴,又有帖学飘逸洒脱的特点。马骏华最为擅长的是隶书和行书,这两种书体最能体现他的作品风格。

马骏华的隶书气势雄浑,线条生涩曲折,结体开张恣肆,明显受到汉《石门颂》影响。《石门颂》大气磅礴,纵横舒展,古拙野逸,奇趣横生。线条富于变化,每笔起处以毫端逆锋,含蓄蕴藉;中间运行舒缓,肃穆敦厚;收笔复以回锋,圆劲流畅,笔画粗细虽区别不大,但每一笔画却变化多端,用笔挥洒自如,有自然豪放意趣;字画瘦硬,结构疏朗,飘逸有致,笔意中带篆、带草、带行。

马骏华的隶书在用笔和结体方面都借鉴了《石门颂》的特点。康有为《广艺舟双楫》中说道:“书法之妙,全在用笔,尽于方圆,操纵极熟,自有巧妙,方用顿笔,圆用提笔。提笔中含,顿笔外拓。中含者浑劲,外拓者雄强,中含者篆之法也,外拓者隶之法也。提笔婉而通,顿笔精而密,圆笔者萧散超逸,方笔者凝整沉着。提则筋劲,顿则血融。圆笔使转用提,而以顿挫出之。方笔使转用顿,而以提挈出之。圆笔用绞,方笔用翻,圆笔不绞则痿,不翻则滞。”马骏华的隶书继承了《石门颂》的起笔逆锋,运笔时顿挫起伏的方式,再加以《石鼓文》《毛公鼎》《秦诏版》等篆书的笔法和笔意,线条古意深沉,生涩老辣。其结体又在学习《石门颂》基础上,结合《开通褒斜道》的外紧内松,气势饱满,结体奇崛的特点,又加以北碑《汝南王修治古塔铭》等碑的潇洒遒劲,拙中寓巧、别具情趣。

马骏华的行书主要师法颜真卿的行书《争座位帖》和米芾《蜀素帖》等诸帖。颜真卿行书以篆籀笔法为主,字体宽博,气势雄浑,清阮元在《颜鲁公争座位帖跋》中说:“《争座位帖》如熔金出冶,随地流走,元气浑然,不复以姿媚为念。夫不复以姿媚为念者,其品乃高,所以此帖为行书之极致。”马骏华的行书以外拓为主,加以篆籀笔法,其书法线条元气淋漓,浑厚饱满。其章法意相连属,任情恣肆,有飞动奇异之状。同时,马骏华把米芾的四面出锋及刷字的方式与颜真卿的用笔方式相结合,故其书法线条既有颜氏笔法高古之意,又有米氏书法的爽快,同时还兼具黄庭坚行书的特点。黄庭坚行草书线条沉着舒缓,长画线条中段尤其富于变化,极富力量感和节奏感。在字法的处理上,黄庭坚主要体现为宽绰野逸,马骏华的行书很明显具有这一特点。马骏华在学习颜真卿、米芾、黄庭坚等人行书的基础上,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形成了其行书帖学特色的一面。

马骏华的行书在学习颜、米、黄等人行书的基础上,注重把帖与碑结合起来,其行草书既有碑的斑驳与生涩,又有帖的妍美与畅达,注重用笔、结体以及章法的处理。

在风格方面,马骏华吸取《石门颂》《汝南王修治古塔铭》等碑的开张奇逸、拙中寓巧的特点,并结合颜、米、黄等人行书特点,故其行书显得高古朴茂,气势雄浑,又痛快淋漓。在用笔方法,马骏华把碑用笔的生涩斑驳,与帖的流美与畅达相结合,其行书用笔沉着而又不乏韵致。在结体方面,马骏华将《石门颂》《石门铭》等碑的宽绰舒展与颜、黄等人行书的外拓与飘逸相结合,故其行书翰逸神飞。司空图在《二十诗品·雄浑》说:“大用外腓,真体内充。返虚入浑,积健为雄。具备万物,横绝太空。荒荒油云,寥寥长风。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持之非强,来之无穷。”马骏华这种雄健和浑厚的风格的形成是由其审美个性和内在精神气质的体现,他的这种艺术风格更好地体现在大字作品之中,其行草榜书《千岩万壑联》气势雄浑,墨色浓枯结合,线条生辣,是最能体现马骏华书法风格的作品。

孙过庭《书谱》云“通会之际,人书俱老”,马骏华从事书法艺术数十年,其作品越来越成熟,已经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其在组织书法展览、开展书法交流、以及书法推广及教育等方面同样作出了突出的成绩,在达州书法界人们尊称其为“马老”。

今马骏华仍然担任达州市书协主席一职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其在书法艺术道路上仍在不断探索,寻求新的突破。





作者:刘元良,硕士,四川文理学院副教授,四川书法家协会会员,在《中国书法》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

转自达州市书法家协会公众号



Copyright ©  四川文理学院书法艺术研究院 互联网备案号:蜀ICP备06020089号 | All Rights Reserved